理想里,行情波动评估像个穿得很体面的教授:历史波动率、GARCH、隐含波动率、压力测试排成队,大家举手发言,最后给你一个漂亮的置信区间。现实则是:市场有情绪、有噪音、有厚尾,极端走向来的比书上写的更快、更猛(参见N. Taleb,《The Black Swan》,2007)。别忘了,根据国际清算银行(BIS)2019年三年一度外汇市场调查,2019年全球外汇日均成交量约6.6万亿美元——流动性大,但也意味着转手快,波动很“任性”(来源:BIS, 2019)。所以正中优配的第一课,是把评估变成“概率管理”而不是“真理寻求”。
风险分析模型听上去很高大上,VaR、CVaR、情景模拟轮番上阵(参考:Philippe Jorion,《Value at Risk》,2007)。不过模型有前提:参数稳定、分布可控。现实的教训是——模型会在极端时失灵,这就是为什么监管和业界都强调压力测试与流动性缓冲(参见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流动性与压力测试的相关文件,BCBS, Basel III, 2013)。正中优配的做法不是盲信模型,而是把模型当工具,并用回测和情景测试不断打磨。
N. Taleb, The Black Swan, 2007; Philippe Jorion, Value at Risk, 2007;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(BIS), 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, 2019;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(BCBS), Basel III liquidity standards and related documents, 2013.